摘要:中国文学史是海南专升本专业课考试科目,对于报考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专业的同学们来说,了解清楚2024海南专升本中国文学史的考试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都考哪些内容吧!
中国文学史是海南专升本专业课考试科目,对于报考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专业的同学们来说,了解清楚2024海南专升本中国文学史的考试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具体都考哪些内容吧!
海南省专升本招生考试《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专科层次应届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院校根据考试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数,择优录取。因此考试应该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恰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
本课程考试知识点分为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两大部分。课程旨在考察学生对于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状况、基本特点和规律,重要典籍、代表作家、作品以及名篇名句的诵记等基础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对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认识、理解,以及运用基础知识对本阶段文学作品阅读、鉴赏与分析、评论等方面的能力情况。
本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其含义:识记,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理解,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能在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应用,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对与本阶段所发生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与神话
1.上古歌谣的概况;神话的概念、起源。
2.神话与传说的关系。
3.我国神话的主要特点,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二章《诗经》
1.《诗经》的来源、分类、流传情况。
2.《诗经》的分类标准及风、雅、颂的含义。
3.《诗经》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结合作品说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先秦散文
1.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的创作概况。
2.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左传》和《战国策》风格的异同。
3.《左传》的文学成就,《战国策》的语言特色,诸子散文各自的特点,重点掌握《庄子》和《孟子》的文学成就。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1.“楚辞”的涵义,屈原生平、思想和创作,宋玉及其代表作。
2.《楚辞》的文体特点,与赋的区别。
3.《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九章》《九歌》的艺术特征,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1.秦汉散文的创作概况,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秦汉散文发展脉络,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3.贾谊、晁错、王充等作家的散文特色。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1.史传文学的概念,《史记》《汉书》的体例特点,司马迁的生平、思想、创作心态。
2.《史记》《汉书》的史学思想及其写作的差异性。
3.《史记》叙事、写人的艺术特点,《史记》的文学地位及影响,《汉书》刻画人物的艺术特点。
第三章汉代辞赋
1.汉赋的概念、来源,代表作家及作品。
2.汉赋的发展脉络,汉赋繁荣的原因。
3.汉大赋的体制特点,司马相如和扬雄的大赋风格,《七发》的地位,贾谊骚体赋的特点,张衡抒情小赋的文学史意义。
第四章汉代诗歌
1.“乐府”概念的源流演变,代表作品。乐府诗分类,汉乐府民歌的保存。
2.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五言诗的形成过程。
3.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主题及艺术成就。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风骨
1.建安时期的创作概况,三曹七子及其代表作品。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建安风骨的内涵,三曹的地位及影响,《悲愤诗》的文学史价值。
3.三曹的诗歌风格,王粲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正始之音
1.正始时期的政治文化背景,代表作家及作品。
2.正始时期政治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玄学思想对阮籍、嵇康创作的影响。
3.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嵇康四言诗的艺术特征。
第三章两晋诗坛
1.西晋、东晋时期的文化思潮的差异,代表作家及作品。
2.太康诗风形成的原因,玄学对东晋诗坛的影响。
3.太康诗风的特征,左思咏史诗的艺术特色,郭璞游仙诗的艺术特色,玄言诗的内容、特点及发展过程。
第四章陶渊明
1.陶渊明的生平、创作。
2.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田园诗的历史地位。
3.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1.南北朝的文化背景,诗歌创作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南北朝民歌的差异,元嘉诗风新变的原因,永明体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庾信前后期创作不同的原因。
3.南朝、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永明体的艺术特点,宫体诗的特点,鲍照、谢灵运、庾信的文学成就。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辞赋
1.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概况,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建安赋繁荣的原因,骈文对赋的影响。
3.骈赋的艺术形式及特点,建安赋的特点,两晋赋的内容及特点,庾信赋的成就。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1.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概况,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2.北朝散文与南朝散文的差异,骈文的产生及其影响。
3.建安散文的特点,骈文的特征,南朝骈文的成就,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征。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1.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创作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志怪小说及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佛教和玄学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3.志怪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点,《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1.这一时期文学批评发展的概况,代表作品。
2.本时期文学批评繁荣的原因,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陆机《文赋》的创作论,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钟嵘《诗品》的诗学观点。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隋代文学及初唐诗歌
1.隋代文学及初唐诗坛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沈佺期和宋之问格律诗方面的贡献,陈子昂文学理论对创作的影响。
3.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及贡献,陈子昂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及文学史意义。
第二章盛唐诗歌
1.盛唐文化思潮,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创作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兴盛的原因。
3.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不同特点,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风格。
第三章李白
1.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2.李白的人格特质,道家及道教思想对他的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李白歌行体的成就,绝句的艺术风格。
第四章杜甫
1.杜甫的生平、创作和思想。
2.儒家思想对杜甫创作的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杜甫诗歌集大成的艺术成就,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律诗的成就。
第五章大历诗坛
1.此期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代表诗人及作品。
2.大历诗风变化的原因,理解李益诗歌的两重性特点的原因。
3.大历十才子诗风的艺术特点,
第六章中唐诗歌
1.中唐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中唐诗坛的概况,诗歌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社会文化思潮对中唐诗歌风貌的影响,理解元白诗派和韩孟诗派的差异。
3.元白诗派、韩孟诗派的总体特征,白居易讽喻诗、感伤诗的艺术特征,韩愈以文为诗的特色,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柳宗元山水诗的意境和风格。
第七章李商隐和晚唐诗歌
1.晚唐的政治社会思潮,晚唐诗歌创作概况,代表诗人及作品。
2.李商隐无题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3.李商隐、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贾岛、姚合苦吟与孟郊的不同。
第八章唐代散文
1.唐代散文创作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中唐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理解韩愈、柳宗元对散文的贡献。
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韩愈古文创作的成就,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第九章唐代传奇与变文、俗讲
1.唐传奇、变文、俗讲的创作概况。
2.唐传奇兴盛的原因,佛教文化对变俗讲的影响。
3.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唐传奇的分期及代表作,变文和俗讲的概念及艺术特征。
第十章唐五代词
1.词的起源与发展,此期词创作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此期词产生的原因,花间派对后世的影响,曲子词与文人词的区别。
3.李煜词风前后期的变化,温庭筠与韦庄词风的差异,西蜀词与南唐词的差异。
第五编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1.宋初文坛的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王禹偁的文学贡献,唐代诗歌对宋初诗歌的影响。
3.宋初三体诗的特点。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欧阳修的生平、创作。
2.诗文革新的文学意义,欧阳修在当时的文学地位。
3.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诗文革新的理论主张。
第三章苏轼
1.苏轼生平和思想。
2.苏轼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3.苏轼在诗、词、散文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的生平和创作。
2.杜甫对江西诗派的影响,江西诗派对宋代诗风的影响。
3.江西诗派的艺术特征,黄庭坚诗论的基本观点,后山体、简斋体的艺术特点,活法说的内涵。
第五章北宋词与南渡词
1.北宋词坛的创作概况,代表词人及词作。
2.柳永对宋词的贡献,周邦彦是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3.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几道、贺铸、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易安体的艺术特征。
第六章陆游与南宋诗
1.陆游生平和思想。杨万里、范成大等代表作家的创作概况。
2.陆游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时势对宋末爱国诗人的影响。
3.陆游诗歌的特色,范成大田园诗的风格,诚斋体的艺术特点,朱熹的文道观,四灵诗派的艺术特点,江湖诗派的艺术特点。
第七章辛弃疾
1.辛弃疾生平、思想。辛派词人及其代表作。
2.辛弃疾词的主题内容,他对于词境的开拓。
3.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第八章南宋中后期词
1.南宋中后期词的创作概况和代表词人。
2.此期词风变化的原因。
3.姜夔词的清雅特色,吴文英词的艺术特征,史达祖咏物词的特点。
第九章宋代散文
1.宋代散文的创作概况,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
2.宋代散文发展变化,宋代理学的影响。
3.王安石、曾巩、苏辙散文的艺术特点。
第十章宋代小说
1.宋代文言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概况。
2.话本小说兴盛的原因、地位及其影响。
3.“说话”四家,话本小说的文学成就。
第十一章辽金文学
1.辽金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西厢记诸宫调》对戏曲的影响。
3.元好问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征,元好问词的风格。
第六编元代文学
第一章前期元杂剧的发展
1.前期元杂剧的创作和发展,代表作家及作品。
2.元代文化对元杂剧风格的影响。
3.元杂剧的艺术体制,白朴的《梧桐雨》和马致远的《汉宫秋》的不同特色,《西厢记》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结构特点。
第二章关汉卿
1.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2.《窦娥冤》的悲剧性。关汉卿创作的局限性。
3.《窦娥冤》的悲剧艺术特色,关汉卿创作的总体风格。
第三章后期元杂剧
1.后期元杂剧创作概况,郑光祖的生平、思想。
2.前后期杂剧的嬗变。
3.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郑光祖《倩女离魂》艺术特点。
第四章南戏
1.南戏创作的一般情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南戏与杂剧的区别及其原因。
3.南戏的名称与体制,四大传奇,《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元代散曲
1.元代前后期散曲创作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散曲和词的区别。
3.散曲、小令、套数的概念,马致远、张养浩、张可久散曲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元代诗文
“元诗四大家”的创作概况。
元代诗歌风貌的成因。
杨维桢的“铁崖体”,萨都剌诗歌的风格特点。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诗歌
1.明代诗歌创作概况,不同流派代表作家。
2.明代诗歌理论兴盛,创作成就让位于小说的原因。
3.前后七子、台阁体、茶陵诗派、公安派、竟陵派的理论主张。
第二章明代散文
1.明代散文的创作格局及其发展,代表作家。
2.明代前后期散文创作变化的原因。
3.唐宋派及其文学主张,归有光的创作成就,张岱小品文的风格,晚明小品概念。
第三章《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及版本。
2.《三国演义》集体创作的模式。
3.《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三国演义》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塑造人物类型化的特点。
第四章《水浒传》
1.《水浒传》成书过程、作者及版本。
2.元末起初的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对《水浒传》创作的影响。
3.《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语言特色。
第五章《西游记》
1.《西游记》成书过程、作者及版本。
2.《西游记》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批判倾向。
3.《西游记》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的特色,幽默轻松的语言风格。
第六章《金瓶梅》
1.《金瓶梅》成书过程、作者及版本。
2.《金瓶梅》在世情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3.四大奇书,《金瓶梅》人物塑造的特点,《金瓶梅》口语化的市井语言。
第七章明代其他长篇小说及理论批评
1.长篇小说的创作概况,小说评点的代表人物。
2.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3.《封神演义》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贡献。
第八章明代拟话本小说
1.明代拟话本小说的创作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明代拟话本小说繁盛的原因。
3.“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拟话本的概念。
第九章明代戏剧
1.明代戏剧创作发展的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明代杂剧和元杂剧的区别的原因,杂剧和传奇区别的原因。
3.杂剧和传奇不同的艺术体制,明代戏剧的基本特点,徐渭的“四声猿”之艺术成就。
第十章汤显祖
1.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2.晚明心学思潮对汤显祖创作的影响。
3.《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临川四梦。
第八编清初至清中叶文学
第一章清代诗歌
1.清代诗歌创作概况,不同流派代表作家。
2.袁枚的性灵说和公安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遗民诗人、肌理说、性灵说、神韵说、格调说等概念。
第二章清代词
1.清代词创作概况,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家。
2.清词在明代之后复兴的原因。
3.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的艺术特征,纳兰性德词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清代散文与骈文
1.清代散文创作概况,不同流派代表作家。
2.桐城派对清代文学的巨大影响,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区别。
2.“清初三大家”、桐城派、阳湖派的概念,桐城派的古文理论。
第四章清代小说
1.清代小说创作概况,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家。了解弹词、子弟书。
2.清代小说对于明代产生新变的原因。
3.清代小说观念的更新,清代小说的题材类型,《镜花缘》的审美风格,李渔拟话本的艺术创新。
第五章《聊斋志异》
1.蒲松龄的生平及《聊斋志异》创作过程。
2.科举、教馆生涯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3.聊斋志异》“传奇法而以志怪”的创作手法,小说对传奇、志怪的超越。
第六章《儒林外史》
1.吴敬梓的生平及《儒林外史》的创作过程,版本。
2.科举制度对吴敬梓创作思想的影响。
3.《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和讽刺艺术,小说的结构特点。
第七章《红楼梦》
1.曹雪芹的家世、思想与《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版本。
2.脂评本和刊本的区别,理解索隐派、考证派的区别,理解曹雪芹对传统悲剧的突破。
3.《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宝黛爱情悲剧及其社会意义,《红楼梦》的结构艺术。
第八章清代戏剧
1.清代戏剧的创作和发展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清代中期戏剧衰落的原因。
3.清初传奇的三个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南洪北孔,李渔的戏剧理论。
第九章《长生殿》和《桃花扇》
1.洪昇的生平和创作,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
2.《长生殿》爱情描写与政治批判的关系,理解《桃花扇》创作的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
3.《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艺术成就。掌握《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和结构艺术。
第九编晚清至民国初期文学
第一章近代诗歌
1.近代社会政治思潮的变化,近代诗歌创作概况,代表诗人。
2.近代革命对于创作思潮的影响。
3.诗界革命、同光体的内涵,龚自珍诗歌的艺术风格,南社的性质和意义。
第二章近代散文
1.近代散文创作概况,不同流派及代表作家。
2.桐城派的复归和终结的原因。
3.龚自珍散文在晚清的影响,新文体的特点,冯桂芬对经世散文发展的贡献。
第三章近代小说
1.近代小说创作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
2.晚清新小说兴盛的原因。
3.政治小说和谴责小说的艺术特点,小说界革命的意义。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部分
第一章现代文学
1.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常识。
2.中国现文学的发展脉络。
3.重要的文学史事件和文学思潮。
4.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与经验教训。
第二章现代小说
1.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2.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基本脉络。
3.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中的主要流派。
4.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主要成就。
5.鲁迅小说创作的阶段、特点、时代性。
6.鲁迅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文学史意义。
7.《阿Q正传》《在酒楼上》《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8.巴金小说主题的时代特征。
9.《家》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10.老舍小说的京味特色。
11.《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12.沈从文小说人性美、人情美的具体内涵及其表现。
13.《边城》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14.张爱玲小说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继承与超越。
15.《金锁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三章现代戏剧
1.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2.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基本脉络。
3.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的重要社团、重要事件和创作思潮。
4.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曲折过程和经验教训。
5.曹禺话剧的主要成就和艺术特色。
6.《雷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四章现代诗歌
1.中国现代诗歌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2.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基本脉络。
3.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中的重要社团或流派、重要事件和创作思潮。
4.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曲折过程和经验教训。
第五章现代散文
1.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2.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基本脉络,散文流派。
3.鲁迅、周作人的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文学史意义。
4.中国现代散文的主要成就和文学史意义。
第六章当代文学概述
1.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双百方针的内容。
2.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思潮的产生原因及特征;寻根文学的不同形态;新写实主义的特征;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3.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七章当代小说
1.军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十七年的两个小说流派;赵树理、孙犁的代表作品;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长篇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新时期长篇小说代表作品,新时期中篇小说代表作品;九十年代不同思潮代表作家作品。理解当代小说发展的主要成就。
2.建国初期、新时期军事文学的创作特征;赵树理、孙犁小说的创作特征;王蒙、高晓声、陆文夫、刘心武、冯骥才、路遥、陈忠实、张炜、路遥、蒋子龙、贾平凹等作家的创作特征。
3.当代小说发展中的主要流派。
4.《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局限性。
5.《林海雪原》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6.《百合花》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7.《百合花》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8.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9.《受戒》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10.韩少功小说的主要创作特点。
11.《爸爸爸》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12.阿城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13.《棋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14.莫言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15.《红高粱》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16.余华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17.《活着》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18.陈忠实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19.《白鹿原》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20.王安忆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21.《长恨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八章当代戏剧
1.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2.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的基本脉络。
3.中国当代戏剧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和创作思潮。
4.中国当代戏剧的成就与问题。
5.老舍话剧创作概况
6.老舍话剧的主要艺术特色。
7.《茶馆》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意义。
第九章当代诗歌
1.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2.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基本脉络。
3.中国当代诗歌发展中的重要社团或流派、重要事件和创作思潮。
4.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第十章当代散文
1.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2.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基本脉络,散文流派。
3.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4.史铁生散文的主要风格。
5.《我与地坛》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包括易、中、难三种难度题,总体难度适中,以中等难度题为主,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易占30%,中占40%,难占30%。
(一)内容结构
试卷包含反映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各层次题目所占比例:识记约占30%,理解约占30%,应用约占40%。
中国古代文学约占60%,中国现当代文学约占40%。
(二)参考题型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或赏析题等题型。
四、参考书目
1.郭兴良、周建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
2.郭兴良、周建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
3.朱栋霖、丁帆、朱晓进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13)》(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0月。
4.朱栋霖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917-2013)》(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