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7 10:01:56 来源:易学仕专升本网 阅读量:2404
摘要:2020年甘肃农业大学专升本专业课《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 绪论
考试内容: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等基本概念;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历史发展。
考试要求:掌握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学科定义、生态学研究方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二 森林与环境
考试内容:
1.森林、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森林、环境的概念;环境的类型。
2.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的类别;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特征。
3.光因子 光谱成分的生态作用;太阳辐射随着纬度、海拔高度、坡向变化及其实际变化;林内光照的主要特点;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对植物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影响;叶子的适光变态;阴生叶、阳生叶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光周期现象;日照生态类型;光周期的影响;阳性植物、中性植物、耐阴植物;树种耐阴性的鉴别与影响因素;阳性植物和耐阴植物的区别。
4.温度因子 温度的时空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植物群落内温度的特点;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对生理活动的影响;植物对温度要求的三个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温周期现象;昼夜变温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物候的概念;非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低温伤害和高温伤害类型:寒害、冻害及发生的生理机制;树种对极端温度的生态适应性;温度与树种分布。
5. 水分因子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水分的生态类型;植物对水分不足和水分过剩的适应;林内的水分状况的主要特点;耐旱植物主要特点;中生植物;湿生植物的主要特点;森林对水分的影响 林冠截流;森林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主要原因。
6. 大气因子 大气的组成及生态意义;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温室效应;氧气对植物的作用;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森林对环境污染的净化效应;风对植物形态和解剖构造的影响;风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风对植物繁殖的影响;风对植物的机械损害;森林群落的防风效应。
7. 土壤因子 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水分、空气、温度)与林木生长,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酸碱度、无机元素、有机质)与林木生长;不同植物适应生长的土壤PH范围;土壤养分条件;常见的耐贫瘠树种、不耐贫瘠树种。土壤生物与林木生长;森林土壤的形成与剖面构造;森林凋落物和死地被物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森林经营对土壤的影响。
8. 地形因子 地形的类型;地形因子的生态意义;地形对森林的影响。
考试要求: 掌握环境的概念与类型;生态因子的概念、类别与作用特征。掌握光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的生态类型,林内光照特点,阳性植物和耐阴植物的主要区别,阳生叶、阴生叶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光周期现象。掌握温周期现象,物候,生理干旱,林内温度特点,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生态类型,低温伤害,高温伤害。掌握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生态类型、森林水源涵养作用,植物适应干旱的方式。掌握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对植物的生态意义,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森林对环境污染的净化效应,风对植物形态和解剖构造的影响,森林的防风效应。掌握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对植物生长影响,森林土壤的形成与剖面构造,森林凋落物和死地被物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森林经营对土壤的影响。掌握不同地形对森林的影响。
三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
1.种群的基本概念 种群的概念及其数量变化;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
2.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绝对密度与相对密度;影响种群密度和大小的主要因素;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及成因;集群分布的利与弊;种群的年龄结构;性比的概念;种群增长率和内禀增长率。
3.种群的数量动态 指数式增长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自然种群的数量动态;生态入侵概念。
考试要求: 掌握种群的概念;单体生物和构件生物。影响种群密度和大小的主要因素;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及成因;集群分布的利与弊;种群增长率和内禀增长率。掌握指数式增长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生态入侵概念。掌握林分密度调节;自然稀疏。
四 群落种内与种间关系
考试内容:
1. 竞争 密度效应;最终产量恒定法则;自然稀疏法则;生态型概念;他感作用;种间竞争类型;竞争排斥原理
2. 捕食作用 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食草作用。
3. 寄生与共生 寄生;连体互利共生;非连体互利共生;防御性互利共生。
4. 种间协同进化 种间协同进化概念与实例。
考试要求:种间关系及类型;总产量(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和死亡率(自疏和他疏)的影响;生态型的概念;他感作用;共生、附生关系、攀援植物寄生于半寄生、攀援植物对植物的危害、低等真菌的寄生对植物的危害;竞争及竞争排斥原理。
五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考试内容:
1.森林群落的概念 森林群落的概念;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
2.森林群落的组成 群落样地调查的基本程序;群落植物种类组成;群落表现面积(最小样地面积);种一面积曲线调查方法(巢式样方调查法);优势种、亚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偶见种;单优群落、共优群落。多度、显著度、盖度、频度、重要值。
3.森林群落的结构和外貌 生活型概念;陆生植物的5类生活型类型;森林成层现象和年龄结构;叶的特征和叶面积指数;层片;森林群落的基本层次;季相。
4.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干扰。
考试要求:掌握森林群落;群落最小样地面积;多度、显著度、盖度、频度、重要值;优势种、建群种、季相、生活型等基本概念;群落特征;群落种类数量特征;重要值的统计;生活型分类。
六 森林群落演替
考试内容:
1.森林群落发生、发育的一般过程 森林群落发生进程;群落发育时期的基本特征
2.森林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 森林群落演替的的定义及方向;演替的原因;演替的分类;森林群落的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及二者的区别;旱生演替系列的原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水生演替系列的原生演替的一般过程。
3.演替顶级学说 演替顶级;群落单元顶级学说;多元顶级学说;顶级格式假说。
考试要求:掌握植物群落的发生过程;植物群落发育时期的基本特征。掌握群落演替;进展演替、逆行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举例说明群落的原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顶级学说的3种理论。
七 森林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
考试内容:
1.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的基本概念:系统、构成系统的条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自的功能。
3.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的类型。
4.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
5.生态效率:生态效率的概念、摄食量、同化量、呼吸量、生产量、同化效率等概念,同化效率、生产效率、消费效率。
考试要求:掌握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级、食物网、摄食量、同化量、呼吸量、生产量、同化效率、生产效率、消费效率等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和功能。
八 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考试内容:
1.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植物体内的养分元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2.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类型与机制:地球化学循环(气态循环和沉积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和损失、凋落物的分解、林下植被的作用)、生物化学循环。
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分解过程的性质、影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因素。
4.氮、磷、硫循环:氮、磷、硫的种类及循环过程。
考试要求:掌握植物体内的养分元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概念和类型,地球化学循环(气态循环和沉积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和损失、凋落物的分解、林下植被的作用)、生物化学循环的概念和过程。掌握氮、磷、硫的种类及循环过程。
九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考试内容:
1.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的概念、关系、表示,生产力、生产量的异同;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2.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次级生产过程,次级生产量的测定 、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10%定律。
考试要求:掌握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的概念、关系、表示,生产力、生产量的异同;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掌握次级生产过程,次级生产量的测定 、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10%定律。
十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考试内容:
1.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规律。
2.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区。
3.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植被型组 针叶林
植被型 寒温性针叶林
植被亚型 寒温性落叶针叶松林
群系组 落叶松林
群系 兴安落叶松林
亚群系
群丛组
群丛
亚群 丛草类兴安落叶松林
考试要求:掌握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规律;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我国森林群落的分布规律;掌握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参考书目:
薛建辉.森林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李景文.森林生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推荐阅读:
操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