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学仕 | 好老师教育官网 |
移动APP下载

扫码下载易学仕在线APP

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当前位置: 易学仕在线> 考试资讯> 报考> 大纲> 河北> 2025河北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

2025河北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25/02/13 11:05:00 来源:易学仕专升本网 阅读量:64 热点: 2025河北专升本 河北专升本考试大纲

摘要:2025年河北专升本考试大纲什么时候出呢?2025年河北专升本各个科目考试大纲已经发布了,其中政治是公共课科目考试之一,其考试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部分重大时事。

  2025年河北专升本考试大纲什么时候出呢?2025年河北专升本各个科目考试大纲已经发布了,其中政治是公共课科目考试之一,其考试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部分重大时事。 

2025河北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

  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政治(公共课)考试说明


  Ⅰ.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总要求

  1.考试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部分重大时事。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主要考查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状况,考察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实际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认识情况,以及运用有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时事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了解情况和分析辨别能力。

  5.对各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区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要求考生知道有关内容并准确再现;

  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有关知识并加以解释;

  掌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性试题(含时事)占40%,能力性试题占60%。

  2.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10分)、论述题(18分)和材料分析题(42分)。

  Ⅱ.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的本质(理解)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理解)

  3.哲学的研究对象(了解)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理解)

  二、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理解)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理解)

  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理解)

  三、哲学派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理解)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理解)

  四、哲学的党性问题(理解)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了解)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理解)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意义(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掌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实践性

  2.科学性

  3.人民性

  4.发展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原因和成果(掌握)

  第二章物质与意识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物质观(了解)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理解)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理解)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理解)

  2.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理解)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1.实践的本质(掌握)

  2.实践的基本特征(理解)

  3.实践的基本形式(理解)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掌握)

  5.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理解)

  6.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现实基础(掌握)

  第二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掌握)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掌握)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掌握)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掌握)

  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掌握)

  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掌握)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掌握)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

  第一节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1.联系的含义(掌握)

  2.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掌握)

  3.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意义(掌握)

  二、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1.发展的本质(掌握)

  2.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掌握)

  3.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掌握)

  4.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掌握)

  三、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包括一系列成对范畴,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内容与形式(理解)

  2.本质与现象(掌握)

  3.原因和结果(理解)

  4.必然和偶然(掌握)

  5.现实与可能(掌握)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理解)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掌握)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方法论意义(掌握)

  二、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1.内因与外因(理解)

  2.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理解)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掌握)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掌握)

  第三节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1.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理解)

  2.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的延展、排列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理解)

  3.度的范畴及其意义(掌握)

  二、量变质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1.量变和质变(掌握)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掌握)

  3.量变质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掌握)

  第四节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1.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理解)

  2.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掌握)

  3.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掌握)

  4.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掌握)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意义(掌握)

  第四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了解)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理解)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掌握)

  二、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掌握)

  第二节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认识的本质

  1.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了解)

  2.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理解)

  二、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及其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

  1.认识发展中的两次飞跃

  (1)从实践到认识(掌握)

  (2)从认识到实践(掌握)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与无限性(掌握)

  (2)认识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及其现实意义(掌握)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掌握)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1.真理(理解)

  2.真理的客观性(理解)

  3.主观真理观的表现形式——实用主义(理解)

  4.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理解)

  二、真理的绝对性、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掌握)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掌握)

  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理解)

  4.坚持辩证真理观,以科学态度对待真理,必须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错误(掌握)

  三、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掌握)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掌握)

  3.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掌握)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了解)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掌握)

  3.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理解)

  4.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掌握)

  五、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价值及其基本特性(理解)

  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理解)

  3.价值评价的功能(理解)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掌握)

  5.真理与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掌握)

  第五章社会的本质及其基本结构

  第一节社会的本质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社会历史观的含义(了解)

  2.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理解)

  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掌握)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

  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理解)

  三、社会意识构成与分类(理解)

  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掌握)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于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掌握)

  第二节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

  1.生产力及其构成(理解)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

  二、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结构是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1.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关系(理解)

  2.社会经济结构的类型及功能(理解)

  3.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理解)

  第三节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理解)

  二、国家的起源、本质及职能

  1.起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理解)

  2.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理解)

  3.国家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理解)

  4.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理解)

  第四节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社会文化结构及其构成(理解)

  二、文化结构的要素及其关系(理解)

  三、社会文化结构的社会功能(掌握)

  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第一节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掌握)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掌握)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掌握)

  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掌握)

  3.生产力标准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掌握)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阶级的起源及其本质(了解)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解)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理解)

  4.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理解)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改革的含义(了解)

  2.改革的作用(理解)

  3.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理解)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含义(了解)

  2.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掌握)

  3.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掌握)

  第二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英雄史观及其产生的根源

  1.英雄史观(了解)

  2.英雄史观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理解)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理解)

  2.人民群众的内涵(理解)

  3.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掌握)

  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掌握)

  5.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理解)

  三、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

  2.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理解)

  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发展

  一、社会形态理论及其意义

  1.社会形态的内涵(了解)

  2.社会形态理论对分析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理解)

  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1.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了解)

  2.社会历史发展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了解)

  3.人的自觉活动受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掌握)

  4.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性的辩证关系(掌握)

  第二节人的发展

  一、人的本质

  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了解)

  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

  3.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理解)

  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1.人的价值(掌握)

  2.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掌握)

  3.人的价值的实现(掌握)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自由与必然(理解)

  2.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理解)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1)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真正开始(理解)

  (2)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了解)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掌握)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掌握)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掌握)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掌握)

  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掌握)

  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掌握)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了解)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理解)

  第二章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掌握)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理解)

  第三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掌握)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理解)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解)

  第四章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掌握)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了解)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理解)

  第五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节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掌握)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掌握)

  第三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一、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理解)

  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掌握)

  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拓前进(了解)

  第六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节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掌握)

  第二节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掌握)

  第三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掌握)

  第七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掌握)

  第二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掌握)

  第三节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一、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掌握)

  二、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了解)

  三、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理解)

  第八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一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掌握)

  第二节坚持人民至上(理解)

  第三节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了解)

  第九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掌握)

  第二节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开放(掌握)

  第三节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理解)

  第十章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掌握)

  第二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掌握)

  第三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理解)

  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掌握)

  三、大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解)

  第四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解)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第一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理解)

  第二节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理解)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掌握)

  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了解)

  第三节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掌握)

  第四节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理解)

  第十二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一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理解)

  第二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掌握)

  第三节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理解)

  第四节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了解)

  第十三章全面依法治国

  第一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掌握)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理解)

  第三节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理解)

  第十四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理解)

  第二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掌握)

  第三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掌握)

  第四节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掌握)

  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了解)

  三、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理解)

  第十五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第一节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理解)

  第二节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了解)

  第三节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理解)

  第十六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一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掌握)

  第二节建设美丽中国(理解)

  第三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了解)

  第十七章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第一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掌握)

  第二节构建统筹各领域安全的新安全格局(掌握)

  第三节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了解)

  第十八章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

  第一节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理解)

  第二节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掌握)

  第三节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理解)

  第十九章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

  第一节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掌握)

  第二节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理解)

  第三节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理解)

  第二十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节新时代中国外交在大变局中开创新局

  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掌握)

  二、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理解)

  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理解)

  第二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理解)

  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掌握)

  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理解)

  四、坚持外交为民(了解)

  第三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掌握)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和重要依托(掌握)

  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了解)

  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了解)

  第二十一章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节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理解)

  第二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掌握)

  第三节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理解)

  第四节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掌握)

推荐阅读
专升本地区导航

公众号

抖音

bilibili

微博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23-68141520
返回顶部
请选择培训项目
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等级职称/考研

操作成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