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学仕 | 好老师教育官网 |
移动APP下载

扫码下载易学仕在线APP

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当前位置: 易学仕在线> 考试资讯> 报考> 政策> 广东>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考试大纲2024!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考试大纲2024!

发布时间:2024/01/10 14:10:00 来源:易学仕专升本网 阅读量:189 热点: 广东专升本考试大纲 广东专升本招生简章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

摘要: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2024年招生简章已经公布了,今年招生专业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行政管理、广播电视编导,其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综合课为校考科目,有报考相关专业的同学们记得查看清楚考试大纲。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2024年招生简章已经公布了,今年招生专业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行政管理、广播电视编导,其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综合课为校考科目,有报考相关专业的同学们记得查看清楚考试大纲。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考试大纲2024!

  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招生简章2024


    广东财经大学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简章.doc

  2024广东财经大学专升本校考专业考试大纲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综合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影视编导基础》是广东财经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普通专升本专业考试科目,考试将涉及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点。主要包括:媒介常识、编导基础,视听语言,节目编创等内容。《影视编导基础》的考试目的在于准确考查考生对于影视编导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考核考生对当前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趋势、热点影视作品的了解情况;选拔出适合进一步接受影视编导学习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人才。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1.根据广播电视编导的几个学习模块的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根据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特色,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影视编导基础》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同时兼顾理论性和灵活性。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200分。

  (二)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理解占30%,应用占40%。

  (三)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简答题(20%)、论述题(30%)、创意题(30%),共四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三、考核内容要求

  本考试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分别为媒介常识、编导基础、视听语言、节目编创:

  (一)媒介常识

  1.了解广播影视等媒介的基本形态和诞生;

  2.熟悉当前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和热点影视作品;

  3.掌握广播影视媒介的基本特征和相关常识。

  (二)编导基础

  1.了解影视编导的基本素养;

  2.熟悉影视编导的基本任务和创作流程;

  3.掌握不同影视节目类型编导的特征和工作要点。

  (三)视听语言

  1.了解影视创作的基本流程;

  2.熟悉影像表达的美学特征;

  3.掌握具体的视听语言元素如场景、光线、色彩、构图、场面调度、蒙太奇、声音等在影视创作中的表现和作用。

  (四)节目编创

  1.了解影视节目的基本类型;

  2.熟悉各类型影视节目的策划文案写作要点;

  3.掌握电视新闻节目、电视社教节目、电视服务类节目、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谈话类节目、影视剧、网络短视频节目等初步的策划与构思。

  四、参考书目

  《电视编导教程》,印兴娣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年3月第1版。

  《视听语言(第三版)》,陆绍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第3版。

  五、题型示例

  (一)名词解释

  1.推镜头2.声画同步3.解说词4.数字电视

  (二)简答题

  1.简述长镜头的艺术表现力。

  2.简述影片精剪的基本任务。

  3.简述法制类电视节目的传播特性。

  4.简述电视服务类节目的类型。

  (三)论述题

  1.请论述平行蒙太奇的定义、表现方式和作用,并结合案例说明。

  2.结合近期热播的一档电视节目,来谈一谈综艺节目编导的工作要点。

  (四)创意题(二选一)

  1.故事编创

  请根据题目《一封未寄出的信》,编写故事,故事情节发展需符合逻辑,字数不少于600字。

  2.节目编创

  请策划和编排一部(或一期)反映大学生生活的网络短视频节目。节目题目自拟,内容不限,并就其选题分析、内容编排策划等方面写作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创作文案。字数不限。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综合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普通专升本专业综合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与资源环境(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与环境、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全球环境问题、人口、能源、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现象、现实生产生活中各种环境问题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1、根据《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普通专升本《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200分。

  2、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30%,理解占40%,应用占30%。

  3、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4、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20%)、填空题(10%)、简答题(30%)、论述题(20%)、分析题(20%)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Ⅲ.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然地理部分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识记)

  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识记)

  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识记)

  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理解)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识记)

  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

  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理解)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识记)

  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识记)

  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理解)

  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应用)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与轮廓

  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识记)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理解)

  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理解)

  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理解)

  第五节构造地貌(理解)

  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应用)

  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识记)

  第二节大气运动(理解)

  第三节物质输移(理解)

  第四节能量传输(理解)

  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理解)

  第六节大气与人类(应用)

  第六章水圈与水量平衡

  第一节水圈的组成(识记)

  第二节水圈的结构(识记)

  第三节水圈的演化(理解)

  第四节水的运动(理解)

  第五节水量平衡(理解)

  第六章水圈与人类(应用)

  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识记)

  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识记)

  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理解)

  第四节生态系统(应用)

  第五节人与生物圈(识记)

  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识记)

  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理解)

  第三节地貌与气候(理解)

  第四节风成地貌(理解)

  第五节沙尘暴(应用)

  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岩石与水(识记)

  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理解)

  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理解)

  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理解)

  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应用)

  第六节海岸发育与海岸地貌(应用)

  第七节滑坡、崩岸、泥石流、海啸——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实例(应用)

  第八节陆、海相互作用与河口、三角洲(应用)

  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水汽与天气(识记)

  第二节水与气候(识记)

  第三节大气运动与水体运动(理解)

  第四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理解)

  第五节海气相互作用(应用)

  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理解)

  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理解)

  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应用)

  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应用)

  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应用)

  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生物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应用)

  第二节生物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应用)

  第三节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应用)

  第四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

  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理解)

  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理解)

  第三节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理解)

  第四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应用)

  第五节圈层相互作用与喀斯特地貌(应用)

  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第一节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理解)

  第二节生物环境分区与评估(识记)

  第三节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应用)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资源分布(识记)

  第五节土地分类、分级与评估(应用)

  第六节综合自然区划(理解)

  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

  第一节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识记)

  第二节岩石圈的变化趋势(理解)

  第三节大气圈的变化趋势(理解)

  第四节水圈的变化趋势(理解)

  第五节生物圈的变化趋势(理解)

  第六节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趋势(理解)

  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识记)

  第二节环境规划编制(应用)

  第三节环境管理及其特征(理解)

  第四节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识记)

  第五节环境管理的手段(理解)

  第六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识记)

  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第一节优化调控概述(识记)

  第二节优化调控原理(识记)

  第三节优化调控的途径(理解)

  第四节优化调控的方法与模型(应用)

  二、资源环境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识记)

  第二节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识记)

  第三节环境的发生和发展(应用)

  第四节环境的组成和结构(理解)

  第二章大气环境

  第一节大气的结构和组成(识记)

  第二节大气污染和污染物(理解)

  第三节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理解)

  第四节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理解)

  第五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应用)

  第三章水体环境

  第一节水体环境概述(识记)

  第二节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理解)

  第三节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转化(应用)

  第四节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应用)

  第四章土壤环境

  第一节土壤的组成和性质(识记)

  第二节土壤环境污染(理解)

  第三节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理解)

  第四节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理解)

  第五节土壤污染的防治(应用)

  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

  第一节固体废物的概述(识记)

  第二节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应用)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环境质量评价概述(识记)

  第二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理解)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应用)

  第七章环境规划

  第一节环境规划的意义和作用(识记)

  第二节环境规划制定的原则(识记)

  第三节环境规划的类型(理解)

  第四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内容(应用)

  第五节环境规划方法研究。(理解)

  第六节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应用)

  第七节区域清洁生产(应用)

  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化(识记)

  第二节臭氧层破坏(识记)

  第三节生物多样性被损害(识记)

  第四节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理解)

  第九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的增长(识记)

  第二节人口预测模型(理解)

  第三节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应用)

  第十章能源与环境

  第一节世界能源消费情况(识记)

  第二节能源的利用(理解)

  第三节电能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应用)

  第四节探索和开发新能源(理解)

  第五节我国能源的前景(识记)

  第十一章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识记)

  第二节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理解)

  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与环境

  第一节环境与发展前景展望(识记)

  第二节增长与协调发展(理解)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

  Ⅳ.参考书目

  1、《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2、《环境学概论(第二版)》,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5月第2版。

  V.题型示例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地理学2.土壤剖面3.大气污染4.化学需氧量

  二、填空题

  1.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大气污染可以类型可以分为煤炭型、石油型、

  、特殊型。

  三、简答题

  1.简述生物圈的基本结构。

  2.简述局地环流的类型。

  3.简述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

  4.简述土壤污染发生的类型。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试述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五、分析题

  1.请运用相关地理学知识,分析洋面封冻所产生的环境效应。

  2.论述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和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推荐阅读
服务热线:023-68141520
返回顶部
请选择培训项目
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等级职称/考研

操作成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