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是2025年珠海科技学院专升本招生专业之一,其专业综合课为校考科目,考试科目为建筑概论,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1、考试内容:按照章节详细列出考核知识点
绪论建筑的定义与范畴(考核比重:5%)
建筑学的学习内容与方法(了解)
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
第1章建筑的意义(考核比重:15%)
-建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考生需要掌握建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建筑的物理形式、空间组织和功能特点。(掌握)
-建筑的意义和价值:考生需要理解建筑对人类社会和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包括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提供社会公共空间、表达文化和身份等方面。(理解)
1.1什么是建筑
建筑的概念与分类
建筑的基本属性与功能
1.2人与建筑
建筑与人的关系
建筑空间与人体工程学
1.3建筑与环境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1.4建筑的基本属性
建筑的物理属性与心理属性
第2章建筑的物质技术性(考核比重:15%)
-建筑的物质功能:考生需要掌握建筑的物质功能,包括居住、工作、休闲、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掌握)
-建筑的物质技术:考生需要掌握建筑的物质技术,包括建筑材料、结构系统、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掌握)
-人对建筑的需求:考生需要了解人对建筑的各种需求,包括功能性需求、心理需求、文化需求等方面。(了解)
2.1概说
建筑的物质性与技术性
建筑的物质技术发展史
2.2建筑的物质技术构成
建筑材料的种类与特性
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
2.3建筑与人的物质活动需求
建筑功能与空间组织
建筑物理环境的营造
第3章建筑的社会文化性(考核比重:15%)
-建筑的民族和地域性:考生需要理解建筑与民族和地域特色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等方面。(理解)
-建筑的历史和时代性:考生需要掌握建筑与历史和时代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发展和演变。(掌握)
-建筑的文化和艺术性:考生需要理解建筑与文化和艺术之间的关系,包括建筑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建筑与文化符号的关系等方面。(理解)
3.1建筑的民族和地域特征
建筑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建筑与文化传承
3.2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
建筑的时代特征与创新
3.3建筑的文化艺术性
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
建筑与艺术的关系
第4章中国建筑的沿革(考核比重:30%)
-古代中国建筑:考生需要掌握古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代表性建筑,包括中国古代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形式。(掌握)
-近现代中国建筑:考生需要理解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代表性建筑,包括中国近现代建筑的风格、技术和创新等方面。(理解)
4.1中国古代建筑(上)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风格与特点
4.2中国古代建筑(下)
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4.3中国近现代建筑
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近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第5章外国建筑的沿革(考核比重:20%)
-古代外国建筑:考生需要掌握古代外国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代表性建筑,包括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罗马建筑、印度寺庙等建筑形式。(掌握)
-近现代外国建筑:考生需要掌握近现代外国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代表性建筑,包括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建筑、当代建筑等方面。(掌握)
5.1外国古代建筑(上)
外国古代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外国古代建筑的典型风格与特点
5.2外国古代建筑(下)
外国古代建筑的技术与艺术成就
外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5.3外国近现代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变革
外国近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2、考试的要求和目的
考试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的物质技术构成和社会文化属性,掌握中国建筑和外国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建筑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建筑历史和理论的深入理解。通过考试,考生应能够展示其对建筑学的综合理解,包括建筑的功能性、技术性、艺术性和文化性,以及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变化。此外,考试还旨在考察考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考试的形式和结构
1、考核形式:闭卷
2、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试卷题型:
1.单项选择题:10题,40分
2.名词解释题:8题,40分
3.简答题:5题,60分
4.综合应用题:2题,60分
4、对考试辅助工具的要求:携带钢笔、圆珠笔或中性笔,以及铅笔、橡皮、三角板等绘图工具,禁止携带计算器。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建筑概论》,沈福煦王珂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年,ISBN:978711223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