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学仕 | 好老师教育官网 |
移动APP下载

扫码下载易学仕在线APP

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
当前位置: 易学仕在线> 考试资讯> 专业介绍> 江苏> 汉语言文学(师范)

汉语言文学(师范)

发布时间:2018/02/06 10:03:20 来源:易学仕专升本网 阅读量:1998

摘要: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功能,同时熟悉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中学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能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功能,同时熟悉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中学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并能在文化、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教育与教学实践能力的系统训练与培养,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积极上进,善于合作;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奉献精神。

    2. 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具有一定的哲学、宗教、历史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相关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

    3. 初步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外语基本知识,具有听、说、读、写、译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4. 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较强的文学赏析能力、写作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懂得基本教育教学规律,具备语文教学工作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
    5. 具有正确的语言文字观,具有运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释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基本能力;

    6. 具备较为系统、扎实的中外文学史基本知识,熟悉中外作家作品,具有较强的作品分析和鉴赏能力;
    7. 具有运用科学的文学观念和原则分析和评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基本能力;

    8. 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比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了解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9. 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掌握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规范,具有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
    10. 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能力和现代科技意识。

    11.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三、学制、学分与学时

标准学制为4年,允许最长学业年限8年。

毕业总学分为166;毕业总学时为2304。

四、学位授予

文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核心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学概论,基础写作,教育学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入学教育、军训、教学观摩与见习、教育实习、教师基础技能训练、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七、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表

(一)教学时间总体分配表(见附表一)

(二)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分配表(见附表二)

(三)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三)

(四)课程教学进程表(见附表四)

八、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专业技能培养方案

本专业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规范汉字、书写和书面表达技能;语文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第一部分  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训练

一、训练目标

1.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等级应在二甲以上(含二甲);

2.有较强的朗读、讲演和讲话能力,能够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有效地掌握和使用朗读技巧和表达技巧,了解一定的演讲技巧和辩论技巧;

4.口语表达清晰、正确、得体,掌握教育教学和交谈的口语特点,力求做到科学、简明、生动并具有启发性。

二、训练内容

1.朗读技能: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准确判断朗读基调;掌握朗读所需要的表达技巧,如气音、颤音、喷口、拖腔、拟声、笑语、泣诉等;注意轻重分明,停顿适当,句调自然,快慢相宜,音量适中;能处理好不同文体的朗读。

2.演讲技能:加强演讲者的修养,了解听众需求;准确选择材料,巧设演讲结构;准确使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

3.辩论技能:从书面论辩开始,读写结合,训练论辩技能;进行口头立论和驳论单一技巧的训练。

4.教育教学口语技能:熟练掌握说服、评论、指导等教育口语技能和复述、描述、概述、评述、解说等教学口语技能。

三、训练途径

1.第一学年,以班级为单位,每半月安排一次演讲、朗诵、辩论等语言表达训练活动,一学期每生有2-3次参加机会。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走上讲台的心理适应能力。

2.开设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训练课程,并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督促学生加强普通话训练。

3.与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系,每学年举办一次语言文字基本功比赛,或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优胜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实践创新学分,以激发学生训练兴趣。

第二部分  规范汉字、书写和书面表达技能训练

一、汉字运用技能训练

(一)训练内容

1.常用汉字认读技能: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常用字,能够准确认读;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1000个次常用字,能够准确认读。

2.写对汉字的技能: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常用字的笔顺、笔形,能够准确书写;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1000个次常用字的笔顺、笔形,能够准确书写。

3.写好汉字的技能: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用正楷书写;分别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

(二)训练途径

开设《现代汉语》、《书法基础》课程,开展课外书法和正字正音训练活动。

(三)训练时间

第一学期开设《书法基础》课程,集中训练。第一学年,利用晚自修时间集中训练10分钟,由班干部负责管理,收发训练作业,教研室组织老师批阅评级。组织学生参加书法考级测试,达到规定等级,可免于训练。

(四)评价方法及标准

1.评价方法:

由教研室负责组织成立学生书法水平等级测试考评小组,对学生书法水平进行等级测试,合格者发合格等级证书。

2.评价标准:

 

三字评分标准

毛笔字

钢笔字

粉笔字

(各占10分,共计30分)

按时完成

书写任务(占2分)注:缺两字扣0.5分,

扣完为止。

书写规范正确(占2分)注:错别字、不规范简化字、异体字每两字扣0.5分,扣完为止。倒笔画扣0.1至0.5分。

点画圆润

有力

(占2分)

间架结构均匀

(占2分)

整体布局合理

(占2分)

二、书面表达技能训练

书面表达技能是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基本技能。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一)训练内容

1.遣词造句技能:要学会积累词语并能理解词语;运用词语要准确、符合规范;要学会选择表达意思最准确的词语;造句要通顺,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技能:熟悉各类标号和点号的规范用法和规范书写;能根据语意正确使用、改正或补出标点符号;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3.常用表达方式技能:掌握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几种常用表达方式,在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说理中灵活运用,并做到内容清晰、条理清楚,表述上也要求简洁精练、流利畅达、言之有物、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4.常用文体写作技能:识记和理解小说、诗歌、散文、消息、通讯、评论等常用文体的主要理论知识,掌握这些常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既要会运用理论知识对以上各种文体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又要有相应的写作能力,能写出感情真切、内容充实、有文采有创意的好作品。

5.日常主要应用文写作技能:掌握各种常用的应用文文体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能熟练地识别多种应用文文体,并能独立地撰写出文种正确、格式规范、表述恰如其分的行政公文、计划总结、书信函电等日常主要应用文。

6.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技能:了解毕业论文的性质和写作意义,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对此类论文的选题、积累资料的方法、形成论点和论据的过程、结构的原则、基本的格式要求等有深入的认识,力争写出有价值的好论文。

(二)训练途径

除了开设《基础写作》、《学术论文写作技能训练》等课程外,主要通过课外写作训练活动来强化效果。如组织学生参加写作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多种文学社团,布置和组织学生给黑板报、墙报撰写各种稿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报刊、杂志、电台征文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撰写访问、调查报告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训练时间

第二学年,开展每周一文训练活动,由班干部负责管理,收发训练作业,教研室组织教师批阅评级。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水平考级测试,达到规定等级(B级)后,可免于训练。

(四)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由教研室负责组织成立学生写作水平等级测试考评小组,对学生写作水平进行测试,将水平等级分为四级:A(60-53)、B(52-45)、C(44-37)、D(36以下),达到B级为合格。水平等级测试每学期举行一次,合格者发合格等级证书。

第三部分  语文教学工作技能训练

一、教学技能训练

语文教学技能训练是指语文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所必备的技能训练,是中文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目标

了解语文教学技能的概念、类型和特点;掌握语文教学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能根据教学任务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训练各环节中。

(二)技能内容

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组织教学、导入、板书、演示、讲解、提问、结束等。

(三)训练途径

通过语文教学论以及语文教材教法等课程的教学进行训练;学生自学自练,教师编写有关参考资料予以指导;组织一定的活动,如义务家教、试讲试教、课前十分钟演讲、教育见习实习、各类比赛活动等。

(四)时间安排

从第三学年开始,由班干部和专业教师负责,每半月安排一次试讲训练和板书技能训练。并结合语文教学论等课程和教育见习实习,进行系统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考核。

(五)评价方法与考核标准

由教研室负责组织成立学生试讲和板书技能水平等级测试考评小组,对学生相关技能水平进行测试,将水平等级分为四级:A(90-100)、B(80-89)、C(65-79)、D(64以下),达到B级为合格。水平等级测试每学期举行一次,合格者发合格等级证书。

 

 

 

 

 

 

 

 

 

 

 

 

 

 

 

 

课堂教学评价表

班级:              学生姓名:               评委:

课题名称:

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25%

教学

目标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1.全面考虑目标的类型,使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统一;2.全面考虑目标的层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

10分

 

教学

内容

内容体现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重点难点的确定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科的特点;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15分

 

45%

教师

行为

教师在课堂上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2.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3.教学方法和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愿望;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熟练;4.能灵活驾驭被激活的课堂;5.教学有个性。

20分

 

学生

行为

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2.学习个性: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3.学习的创造性:善于思考,有独到的见解,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5分

 

师生

互动

教学过程是全体师生间相互感发、促动的过程,体现出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并以情感为基础。

1.师生关系和谐融洽;2.问题交流平等多向。

10分

 

教学效果

20%

很好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分

 

教师素质

10%

教学思想先进;教学语言规范,富有感染力;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功底深厚;思维缜密,身心健康。

10分

 

综合评价

 

总分100分

 

二、说课技能训练

说课是教师在一定的场合下,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方法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这种教学活动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把个人研究和集体研讨结合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备课、上课的个体活动方式,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学研究活动的质量。因此,说课技能是师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培养目标

使学生了解说课的意义、作用以及说课的内容,促使学生更深入地钻研教材,学习教育理论,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研究中学语文课程教学。

(二)培养内容

1.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阐述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以及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支持条件,即认知、操作以及情感等领域应达到的思想、知识、智能、操作训练的目标。通过说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明确“教什么”的问题。

2.说教学内容:根据任务分析、阐述知识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构成知识的各个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3.说教学对象:根据任务分析,阐述学习的起点,即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和必要的技能。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特点。

4.说教学方法:阐述用了哪些教学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意图。

5.说教学方案:即说教学的策略,明确“怎样教”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单元设计:说明整个方案的设计思想与教学目标、内容安排,以及重点课题在单元教学中的位置及其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思想、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既要说清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安排,又要说清选择或设计有效教学技术的依据。

(3)练习设计:说明教学练习的内容和安排,以及练习的目的和反馈的措施。

(4)教学手段:说明选用的教学媒体(教具、学具)和选用的缘由。

(三)训练途径:

通过《语文教育学》以及《中学语文教学案例研究》等课程的教学进行训练;学生自学自练,教师编写有关参考资料予以指导;组织进行说课比赛活动。

(四)时间安排:

从第三学年开始,结合《语文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进行训练与考核。

(五)考核方法及标准

由教研室负责组织成立学生说课技能水平等级测试考评小组,对学生相关技能水平进行测试,将水平等级分为四级:A(90-100)、B(80-89)、C(65-79)、D(64以下),达到B级为合格。水平等级测试每学期举行一次,合格者发合格等级证书。

 

 

 

 

 

 

 

 

 

 

 

 

 

 

 

 

说课成绩评价表

班级:                姓名:                  评议人:

课题名称:

内容与顺序

评议标准

得分

教材简析

(30分)

1.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明确其特点、地位和作用,准确、具体、恰当地说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2.能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并能说出其根据。

 

教学方法

(10分)

1.能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选择教法,教学设想符合新课标理念。2.学法的选择恰当,指导明确具体,紧扣教法,符合学情,能说出相关的理论依据。

 

教学过程

(50分)

1.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合理,内容正确。2.教学思路清晰,各环节之间内在联系紧密,步骤之间衔接自然。3.能抓住关键,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练习设计数量恰当,并有层次,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反馈。5.能体现课改理念,说出有关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板书

(5分)

1.有利于突出重点或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2.板书设计新颖、精当。

 

现场展示

(5分)

1.普通话准确、流利;讲述清楚、生动、形象。

2.神态自然,举止得体;快慢适度,停顿恰当。

3.能根据说课现场实际,调整节奏,适当增删内容。

 

综合评价

 

总得分

 

 

 

 

 

 

第四部分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

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班主任工作技能是师范生成为合格的中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加强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是师范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内容

1.组建班集体的技能

(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阶段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每项计划包括:工作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方案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3)选拔、培养和使用学生干部。学生干部选拔的基本方式是民主选举;培养的方法是在实际工作中指导;使用的方法是支持、鼓励、发挥特长。

(4)协调好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5)培养优良班风。正确运用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等教育手段,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活动形成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和集体荣誉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

(6)组织与指导班会和团队活动。第一,了解班会的类型:日常班会或主题班会,掌握组织和指导班会的基本步骤。第二,帮助团支部或少先队制定工作计划,指导他们开展好各项活动,协助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正确地进行组织发展工作。

2.组织各种活动的技能

(1)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第一,课外活动的种类,主要有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第二,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分为全班性的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第三,课外活动的要求:坚持自愿的原则,鼓励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2)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第一,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考察社会、参加劳动、走访典型人物。第二,组织和指导社会实践的要求——必须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做好实践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能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3)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参加校内外其它集体活动:日常思想教育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3.对中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技能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遵守公德,严于律己。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要求:既要有共性教育,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因人施教。

(二)培养途径

1.组织学生观看班主任工作的录像片,使他们对如何组建班集体和怎样开展集体教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就班集体建设中的某些问题走访、信访优秀班主任或请他们来校讲课、座谈。

3.开设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以提升学生班主任工作技能。

4.根据目前中学生的思想特点,设计模拟主题班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战演练的机会。

(三)时间安排

在第三学年安排每半月一次进行集中训练。

二、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内容

1.了解学生的技能:观察学生;与学生谈话;分析书面材料;调查访问。

2.心理咨询的技能: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掌握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操行评定的技能:(1)操行评定的时间:可分为期末评定和毕业鉴定;(2)操行评定的内容:力求全面地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状况做出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希望;(3)操行评定的方法:学生自评、互评,小组鉴定,班主任评定。

4.处理偶发事件的技能:了解偶发事件的特点;掌握处理偶发事件的一般方法。

(二)培养途径

1.开设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课程,为学生从教打好理论基础。

2.模拟训练。虚拟问题学生和偶发事件的相关情境,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模拟谈话、心理咨询和操行评定,并请学生对偶发事件提出处理方案。

3.针对目前中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变化趋势,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或实地调查,将收集到的信息逐一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三)时间安排

在第三学年,安排每半月一次进行集中训练。

三、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

(一)训练内容

1.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本班学生的基本状况,向学生介绍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定期邀请任课教师座谈,交流学生的听课及学习情况,帮助任课教师解决问题,听取任课教师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任课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2.与学生家长的沟通:(1)家访;(2)信访;(3)家长会。

(二)培养途径

1.开展模拟训练。模拟班主任身份向任课教师做班级工作介绍;模拟家访。

2.走访优秀班主任,请他们介绍相关经验。

3.在实习期间,如有条件,可参加中学班主任的家访工作,以获取家访的实际经验。

(三)时间安排

在第三学年每半月一次进行集中训练。

 

第五部分  教学研究技能训练

一、训练内容

教学研究技能训练是使学生具备能够初步运用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与统计处理、撰写论文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训练内容包括:

1.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了解教学研究课题;课题选择的方法及如何制定研究计划。

2.教学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观察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

3.研究资料的统计与分析:掌握统计描述的基本方法,了解统计检验的适用范围。

4.研究论文撰写的方法:了解教科研论文的结构和撰写教科研论文的要求。

二、培养途径

1.该项教学技能训练可结合教学提出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方案、收集资料、统计分析、写出研究报告。

2.结合教育实习中的教育调查或毕业论文进行训练。

三、时间安排

在第四学年,与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写作同步进行。

 

 

 

 

 

 

 

 

 

 

 

 

 

 

 

 

 

 

 

 

 

 

 

表一:教学时间总体分配表

学年

学期

学期周数

理论教学

复习考试

实践教学

毕业教育

入学教育军训

社会实践

公假

寒暑假期

合计

毕业实习

专业实习\见习

教育调查

技能培训

毕业论文

1

19

14

2

 

 

 

 

 

 

2

 

1

4

23

2

20

17

2

 

 

 

 

 

 

 

(2)

1

8

28

3

20

16

2

 

1

 

(1)

 

 

 

 

1

4

24

4

20

16

2

 

1

 

(1)

 

 

 

(2)

1

8

28

5

20

15

2

 

2

 

(1)

 

 

 

 

1

4

24

6

20

15

2

 

2

 

(1)

 

 

 

(2)

1

8

28

7

20

13

2

 

4

 

(1)

(2)

 

 

 

1

4

24

8

18

 

 

8

 

(2)

 

8

1

 

 

1

 

18

合计

157

106

14

8

10

(2)

(5)

8+(2)

1

2

(6)

8

40

197

 

表二: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分学时比例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必修

选修

学分

比例

学时

比例

学分

学分

比例

学分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学分

比例

通识

教育

平台

必修

43

25.90%

768

33.33%

32

19.28%

11

6.63%

43

25.90%

 

 

选修

6

3.61%

96

4.17%

6

3.61%

 

 

 

 

6

3.61%

专业

基础

平台

必修

58

34.94%

944

40.97%

57

34.34%

1

0.60%

58

34.94%

 

 

选修

8

4.82%

128

5.56%

8

4.82%

 

 

 

 

8

4.82%

专业

应用

平台

必修

11

6.63%

240

10.42%

7

4.22%

4

2.41%

11

6.63%

 

 

选修

8

4.82%

128

5.56%

5

3.01%

3

1.81%

 

 

8

4.82%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32

19.28%

30W

 

 

 

32

19.28%

32

19.28%

 

 

合  计

166

100.0%

2304

100.0%

115

69.28%

51

30.72%

144

86.75%

22

13.25%

注:1.理论教学栏内的“学分”计算为:讲课学时数/16

    2.实践教学栏内的“学时”=集中实践环节的周数+课程中的实验、上机、课外学时;

    3.实践教学栏内的“学分”计算为:集中实践环节学分+课程中的实验、上机、课外学分折算;

    4.专业课程中的实验、上机、课外学分折算:学时数/32

表三:实践教学进程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学分

周数

各学期周数(学时数)分配

备注

1

2

3

4

5

6

7

8

实践教学环节

通识类

990103170

入学教育、军训

2

2

2

 

 

 

 

 

 

 

学期初

990104170

社会实践

(6)

(6)

 

(2)

 

(2)

 

(2)

 

 

暑期

020244170

毕业教育

(1)

(1)

 

 

 

 

 

 

 

(1)

学期末

小计

2

2

2

 

 

 

 

 

 

 

 

实习实训

020223270

专业见习

3

6

 

 

1

1

2

2

 

 

集中

∕分散

020238170

专业实习

4

4

 

 

 

 

 

 

4

 

集中

∕分散

020239170

教师技能培养1

4

全程

专业导师组织学生训练,每学期0.5学分。

020239170

教师技能训练2

3

全程

 

 

 

 

四学期学分分别为0.5、0.5、1、1(具体内容见技能培养方案)

020240170

毕业实习 

8

8

 

 

 

 

 

 

 

8

集中

/分散

小    计

22

18

 

 

1

1

2

2

4

8

 

毕业论文

020241170

毕业论文

8

8+(2)

 

 

 

 

 

 

(2)

8

 

小    计

8

8+(2)

 

 

 

 

 

 

(2)

8

 

总    计

32

28+(2)

2

(2)

1

1

2

2

4+(2)

16

 

 

 

 

 

 

 

 

 

表四:课程教学进程表

公众号

抖音

bilibili

微博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23-68141520
返回顶部

操作成功

关闭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

(理论+

实践)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备注

讲授

实验

上机

其他

实践

自主学习

19

20

20

20

20

20

20

18

通识教育平台

必修

990101111

形势与政策

1

(128)

 

 

 

(128)

 

C

 

990102110

军事理论

(2)

(32)

(16)

 

 

(16)

 

C

 

 

 

 

 

 

 

结合军事训练进行,共计2学分

1001011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48

32

 

 

16

(16)

S

2

 

 

 

 

 

 

 

 

1001021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16

 

 

16

(16)

S

 

2

 

 

 

 

 

 

 

1001031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48

32

 

 

16

(16)

S

 

2

 

 

 

 

 

 

 

10010411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上)

3

48

32

 

 

16

(16)

S

 

 

2

 

 

 

 

 

 

10010411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下)

3

48

32

 

 

16

(16)

S

 

 

 

2

 

 

 

 

 

100301111

大学体育(一)

1

32

4

 

 

28

 

C

2

 

 

 

 

 

 

 

 

100301112

大学体育(二)

1

32

4

 

 

28

 

C

 

2

 

 

 

 

 

 

 

100301113

大学体育(三)

1

32

4

 

 

28

 

C

 

 

2

 

 

 

 

 

 

100301114

大学体育(四)

1

32

4

 

 

28

 

C

 

 

 

2

 

 

 

 

 

050901111

大学英语(一)

4

64

64

 

 

 

(32)

S

6

 

 

 

 

 

 

 

 

050901112

大学英语(二)

4

64

64

 

 

 

(32)

S

 

6

 

 

 

 

 

 

 

050901113

英语拓展课程(一)

2

32

32

 

 

 

(32)

S

 

 

4

 

 

 

 

 

 

050901114

英语拓展课程(二)

2

32

32

 

 

 

(32)

S

 

 

 

4

 

 

 

 

030101120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2

48

16

 

32

 

 

S

2+2

 

 

 

 

 

 

 

 

030303110

现代教育技术

2

48

16

 

32

 

 

S

 

 

 

 

3

 

 

 

 

020301110